水资源管理主要内容

来源: 人才招聘 | 时间:2024-04-06

  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资源管理水权管理 水权即水资源的所有权,是水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以及与水开发利用有关的各种用水权利的总称,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是调节个人之间、地区与部门之间以及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使用水资源及相邻资源的一种权益界定的规则.也是水资源开发规划与管理的法律依据和经济基础。这里最重要的,一是水资源的所有权制度,二是水的使用权制度。关于水资源的所

  水权即水资源的所有权,是水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以及与水开发利用有关的各种用水权利的总称,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是调节个人之间、地区与部门之间以及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使用水资源及相邻资源的一种权益界定的规则.也是水资源开发规划与管理的法律依据和经济基础。这里最重要的,一是水资源的所有权制度,二是水的使用权制度。关于水资源的所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国务院是水资源所有权的代表,代表国家对水资源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推行水资源宏观布局、省际水量分配、跨流域调水以及水污染防治等多方面工作,都涉及省际利益分配,必须强化国家对水资源的宏观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任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并服从国家对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调配的宏观管理。

  关于水的使用权,根据水法,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要确定各类用水的合理用水量,为分配水权奠定基础。水权分配首先要遵循优先原则,保障人的基本生活用水,优先权的确定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水情变化而有所变化,同时在不一样的地区要根据当地特殊需要,确定优先次序。同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有依法保护水资源的义务。”这就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能够规范和约束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权利和行为。目前,正在研讨的另一个问题是水权(水资源使用权)转让,是利用市场机制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手段。水利部发布了《水权制度建设框架》《关于水权转让的若干意见》,为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充分的发挥市场配置水资源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

  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符合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按照流域和区域统一制定规划,在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加强水资源论证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

  2、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加快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施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和年度取水总量控制管理;建立健全水权制度,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

  3、实施取水许可严格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严格规范建设项目取水许可审批管理。

  4、水资源有偿使用 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水资源费大多数都用在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加大水资源费调控力度,严格依法查处挤占挪用水资源费的行为。

  5、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实行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核定并公布地下水禁采和限采范围,严格查处地下水违规开采;规范机井建设审批管理,限期关闭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编制并实施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

  6、化水资源统一调度流域管理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任部门要依法制订和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水资源管理利用效率

  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管理。在节约用水方面,全方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各项引水、调水、取水、供用水工程建设首先考虑节水要求;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和高耗水服务业发展,遏制农业粗放用水。在定额用水方面,加快制定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定额国家标准;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强化用水监控管理;实施节水“三同时”制度。在节水技术改造方面,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

  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优先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工业、装备和产品;大力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着力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将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水资源管理纳污管理

  严格限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污行为,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控人河湖排污总量。各级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控,加强工业污染源控制,加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防治江河湖库富营养化。流域管理机构要加强重要江河湖泊的省界水质水量监测。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

  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加快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备用水源。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考虑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维护河湖健康生态;编制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开展内源污染整治,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推进河湖健康评估建立健全水生态补偿机制。水资源管理保障措施

  水资源保障措施的管理,包含别的的制度建设和保护的方法落实情况的管理。实行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加强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流域管理机构对省界水量、水质进行监测和核定,加快建设国家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全方面提高监控、预警和管理能力。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建立长效、稳定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加大对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支持力度。健全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开展基本水情宣传教育,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版权所有:乐鱼官方网页下载地址入口 粤ICP备202109722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