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水资源严重短缺城市名单 包含洪湖松滋监利

来源: 人才招聘 | 时间:2024-02-22

  荆楚网讯(记者周三春)“千湖蓝水千湖月,江汉处处涌碧波”。水润荆楚,三峡大坝在这里建起,南水北调工程从这里调配水源。湖北坐拥“三江”、“五湖”、“六库”,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湖北,在倡导绿色经济的今天,水资源保护也慢慢变得受到关注,依法护水迫在眉睫。

  “千湖之省是湖北省一张亮丽的名片,我们的优势在水,忧患也在水。”湖北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吕文艳坦言。

  2005年5月,湖北省人大环资委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开展全省水污染防治执法大检查,结果显示湖北水污染情况较严重,如不加大措施整治,将面临水资源危机。

  2007年,锰矿渣致使清江水体污染,宜都市全市一度暂停供水;2011年,媒体披露潜江境内的汉南河,由于沿岸化工企业的污染问题,极度影响下游居民生活;2012年,武汉白沙洲水厂异味一度引起市民到超市抢水;2013年府河东西湖、黄陂段水污染导致大量死鱼,因分段管理问题,污染一度未得到及时解决

  越来越多的水污染案例在冲击着公众的视线。“我省是水资源大省,又是三峡大坝库区和南水北调水源地所在地,保护和管理好我省的水资源不仅关系到本省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吕文艳表示。

  从拆围休渔,恢复洪湖生态环境到丹江口库区严格“清库”,淘汰高污染企业,湖北省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十二五”以来,湖北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湖北省先后出台了《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1999)、《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2000)、《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06)和《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2012)等地方性法规。

  然而有专家这样认为:“这些法规有的制定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早,有的只是单项立法,不能适应当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由于历史形成的欠账较多,再加之存在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湖北水资源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经济社会的发展到现阶段,出台一部综合性水污染防治条例是众望所归。湖北省人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栾丽娜表示,为了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习在湖北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部署,适应当前环境保护新情况、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有效解决全省水污染防治存在的明显问题,对湖北现行的水污染防治法规进行系统的修改和完善显得十分必要。

  “这几年发展过程中,确实也存在水污染、湖泊减少的情况。但这几年湖北水环境好多了。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职能部门,水环境保护意识都在增强。”栾丽娜介绍,中央现在又非常强调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从严治理水环境,我们省里也是格外的重视,继出台湖泊保护条例后,现在又提交到人民代表大会来审议水污染防治法。

  据了解,在即将召开的湖北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大会将首次审议并表决关于湖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条例《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

  湖北,以湖闻名,以湖为傲,以湖传承子孙。建设美丽的江河湖泊、美丽湖北、美丽中国,是通往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洪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数不多、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浅水性草型湖泊湿地。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41412公顷,其中核心区12851公顷,缓冲区4336公顷,实验区24225公顷。据统计,有维管植物472种、21变种、1变形种,其中湿地维管植物158种、5变种,浮游植物280种,大型线个落叶阔叶林植被群落类型。2008年成为我省首个国际重要湿地。

  冬季的洪湖,见不到连天的莲叶了,但碧波万顷、水鸟翱翔的场面仍然让人心旷神怡。船行在密密麻麻的残荷败枝中,不时惊起成双成对的雁鸭,扑扑地腾飞而去。阳光从湖底反射回来,湖水清澈,可看到随水摆动的荇草。

  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曾晓东说,要是在清冷的月光下乘船夜游,远看湖面水平如镜,波光粼粼,近观月光穿透湖水,水草轻舒,四周寂无声息,那种草在水里漂,船在水上浮的情景,如梦似幻,美极了!

  洪湖湖底长年水草丰茂,素称水下“大草原”,历史上面积达44万亩,加上水面上的莲、菱、芡实等浮叶植物,菰、苇、荻等挺水植物,成为一个各种层次植物与水交融共生的世界。现在仍存35万亩沉水植物带和4万亩挺水植物带。

  良好的植被使该地物种相对丰度极高,仅鸟类就有138种,其中水禽63种,是全球重要的水鸟越冬地和候鸟迁徙停歇地;鱼类57种,是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在这里栖息、繁殖、越冬,保存了淡水湿地的代表物种,被誉为“华中地区湿地资源的基因库”。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湖面养殖面积过大,水体污染逐渐加重,水生植物群落退化,水草覆盖率不足70%;野生动植物,尤其是水禽和鱼类种类及种群数量减少。上世纪70年代以前,调查到水禽记录为112种及5亚种(其中冬候鸟61种),鱼类为81种,后江湖阻隔后鱼类下降到57种,且小型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保护区结合国家湿地保护与恢复、增殖放流和有害生物水花生防控、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等生态工程建设,使洪湖湿地生态出现转变。水质从原有的四、五类提高到二、三类。水鸟由2004年的2000多只上升到10万只,最多时达30万只,多年未见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如东方白颧、小天鹅、白琵鹭等也在示范区发现。水生植物覆盖率由过去不到40%上升到80%以上,野生红莲面积恢复到6万亩以上。鱼类新增2个品种。多年累计投放鱼蟹种苗2亿尾以上,鱼类个体向大型化发展,洪湖清水蟹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各项生态指标达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湿地保护向良好、立体、可持续方向迈进。

  但不足之处是,2005年至2014年保护区建设规划中,力争将该湿地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风景优美、生态良好的湿地保护区目标并没有完全如期实现。

  乘巡逻艇行驶在湖面上,只见湖滨养殖围栏如篱笆一般。虽然管理局干部说明渔民在实验区围栏养殖是正常合法的,但这种趋势继续扩大的话,那多年前省委、省政府花大力气拆围的行动效果则可能会打折扣。

  本世纪初期,洪湖围网养殖开发过度,围网养殖达31.55万亩,占保护区面积一半,不仅使湿地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水体也因此而变得富营养化。2005年至2008年,省财政拿出7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拆围补偿和渔民安置,拆除围网养殖37.7万亩,3235户渔民得到妥善安置,洪湖养殖面积控制在保护区总面积10%以内。

  渔民“离湖”和“养殖”安置这种生态环境抢救性保护的方法带来了明显的效果。2008年监测根据结果得出:洪湖水质总体为三类,改善明显。2012年监测表明:洪湖水体总体上为中富营养化程度,等级为良好。

  但侵占天然湿地的威胁并未根本消除。虽然2008年以后,不再接受任何扩大养殖面积的申请,但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很多渔民依然对水面虎视眈眈,以抗旱、阻挡外来物种等种种理由设置固定设施,一有机会马上演变成养殖面积。同时,围湖挽埂等侵占天然湿地的行为也有零星发生。

  专家们认为,湖滨是水陆ECO之间的生态交错带,也是湖泊的一道保护屏障,既能起到截污、过滤、改善水质、控制侵蚀的作用,也对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鱼类繁殖、鸟类栖息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还具有美学价值,是人们亲近自然、欣赏生态美景的好地方。

  面对围网养殖的扩大趋势,专家们感到忧虑。扩大的结果,必然造成植被破坏、水体污染。因此,应该在消除围网后,加强湖滨带治理,维护湖滨带的屏障功能。

  保护区内有近2万人常年居住才是产生围网养殖问题的关键。过多的人口必然带来洪湖湿地环境损害和生产生活污染。业内之士建议生态移民,将全部人口搬迁到保护区外,区内杜绝渔业养殖生产,这才是治本之策。

  洪湖是我省第一大湖泊,全国第七大淡水湖,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最重要的238个生态区之一,具有调蓄洪水、物种保护、净化水质、控制污染的生态功能,既是江汉平原农业灌溉、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地,又为人们提供鱼、虾、莲、藕等丰富的食物来源,更具有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物种遗传多样性保护和科研价值。“但其管理机构只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与洪湖湿地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极不相称,目前正在继续申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湿地保护科长温峰告诉记者。

  保护区级别低,政府支持力度有限,来自国家层面的环保资金项目不足,执法管理和保护效果差,对外交流活动受限等,直接影响到洪湖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成效及其ECO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在拆除影响洪湖生态的超面积围网养殖,遏制生态恶化等措施后,2006年4月,管理局正式逐级地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去年8月底,管理局再次提交了申报晋升的报告。“洪湖是湖北的洪湖,也是中国的洪湖、世界的洪湖,保护洪湖生态环境是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洪湖自然保护区晋级是民心所向、当地政府的工作目标和管理部门孜孜以求的梦想,愿这一宿求能早日实现。(图片由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乐鱼官方网页下载地址入口 粤ICP备202109722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