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区”如何管好用好水资源

来源: 乐鱼官方网页入口 | 时间:2024-04-02

  近日,水利部制定并发布《2022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提出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动以可用水量确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与地下水超采治理,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意见。

  《要点》提出了哪些新问题?下一步又该如何管好、用好水资源?对此,多位专家觉得,我国水资源管理仍面临诸多难题,当前需加大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要点》刚发布,水资源问题研究专家、郑州大学教授左其亭就在其朋友圈全文转发。

  “《要点》涉及水权、用水监督、生态修复、跨流域调水等多个角度,体现出国家经济社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对水资源提出了新的需求。”左其亭对《中国科学报》说,从水利部门管理工作来讲,《要点》也对新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升水利工作上的能力提出要求。

  左其亭认为,我国水资源管理从水利基本的建设以及相对粗放的管理走到现在,容易解决的问题已解决,现在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从上世纪末讨论至今的水资源分配制度,直到现在依然没能很好地解决。

  除了水资源分配制度,推进水生态环境复苏也是块“硬骨头”。左其亭表示,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后,水利部门在严格用水监管、恢复河湖生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刚开始成效显著,但现在又陷入瓶颈。

  “当前水资源管理已经到了深水区,面临的很多问题是需要新技术、新方法,包括智慧水利等技术方法的帮助。”左其亭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中心工程师江威表示,解决水资源管理中的难题很难一蹴而就,需要持续投入探究。

  “《要点》所列的很多工作,一直是近几年水利部的重要抓手。其中很多在十三五期间已取得成效,但并非去年做完今年就不做了,因为年年都会出现新情况。”江威举例说,“比如,自去年冬天以来,珠江流域西江、东江来水持续偏少,一个本来降水量比较丰沛的地方,今年却需要大量应急补水调度。这种挑战会一直存在,水资源调配制度要一直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要点》提出了相应的工作要求。以生态流量保障为例,《要点》提出,要全面完成全国重点河湖名录明确的477条河湖基本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确定工作,有序开展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复核。加强生态流量日常监管,严格跨省流域省界断面、重要控制断面和生态流量控制断面下泄流量水量水位考核和监督检查。

  在地下水管控方面,《要点》提出,新批复10条以上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并研究明确流域各地区的可用水量,抓紧推进分水工作。此外还提出加快确定地下水管控指标,要求未通过地下水管控指标技术审查的18个省份完成技术审查。

  “生态流量保障、地下水管控等问题已讨论了十多年,水利部门近几年也在推动此事。”左其亭说,“确定生态流量不仅是个学术难题,还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在水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要满足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还要保障生态流量。”

  “生态水量标准划大了影响其他用水,划小了不解决生态问题,要找到这个平衡点需要学术界、管理部门一起努力。而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水位、水量的双控指标怎么确定,理论或数据分析确定的结果是不是合理,都需要实践来检验。”左其亭强调说。

  “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减少某地工农业用水后,怎样进行生态补偿?地下水不让采了以后怎么办?”在左其亭看来,《要点》提出的新批复10条以上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非常迫切。相应的监督管理问题,例如用水计量、水位监测,地表水和地下水如何协调,当地水和外调水如何联合利用,都要进一步研究。

  多位专家这样认为,《要点》给出的2022年水利工作重要方向,需要各部门协同落地。

  “这里面有大量科技问题亟待解决,解决之后才能更好地辅助水资源管理。”江威说,“不仅管理部门出台各种工作规划、任务目标需要科学依据做支撑,各地在执行计划、任务及对结果的考量和评估时,同样需要技术支撑。”

  比如,“河湖长”制建设已经进行了5年,其在河湖水生态恢复过程中效果如何?也需要强有力的科研评估。

  “对于水资源管理,我们的监管科学技术手段慢慢的变多。”江威说,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华北地下水储量的整体变化状况;通过卫星测量地球重力场来监测地下水近40年的亏空量和亏空速率,以及近几年补水后有没有回升。另外,在华北生态补水过程中,通过高分遥感监测河湖水面恢复面积,并结合高精度地形数据,计算河道补水量,再通过模型计算,能够模拟出地下水回补量。

  “得益于这些先进的技术方法,现在我们大家可以为政策管理关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解决途径,更好地服务于水资源科学管理。”江威说。

版权所有:乐鱼官方网页下载地址入口 粤ICP备2021097226号 网站地图